English

父母出国 子女留学

小留学生系列报道⑦
2000-05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 杨 政 我有话说

80年代末90年代初,国人曾潮水般地拥入俄罗斯“淘金”。与此同时,在俄出现了一些中国小留学生,他们大多是随父母一起来的。目前在莫斯科的中国小留学生约有数百人,多为经商者的子女。

莫斯科大学经济系一年级学生孟琦是其中之一,她的求学经历很有代表性。记者在莫大学生宿舍见到了她,文静、稳重是她给笔者的第一印象。

1996年,14岁的孟琦随父母来到莫斯科,父母在国内一家公司驻莫斯科代表处工作。莫斯科有规定,如果父母有在俄的就业证明,子女可以免费在十一年制学校读书,于是孟琦进入了莫斯科一所普通学校。一个14岁的孩子突然生活、学习在异国他乡,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,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障碍。孟琦用了半年多时间才能听懂数学课,听文科课程更难。孟琦认为,国内的数理化教学水平相当高,在国内学的东西比这里同年级学生学的既多又深。

虽然在中学的学习是免费的,但是上大学要付的费用就可观了。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每年的学费是5000美元,另外每月要交75美元的住宿费。孟琦的父母除了要给她交学费和住宿费外,每星期给她500卢布的生活费。五年下来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莫斯科中国小留学生的父母不仅要为孩子的学习筹资,还要为孩子今后的去向操劳。据目前了解,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学成后能去欧美继续深造或谋职,孟琦的父母也是这样。

张先生夫妇在莫斯科经商多年,孩子在这里上完幼儿园后正在读小学,他们计划让孩子以后到欧美国家上大学。张先生认为,中国的初、中等教育制度太死板,而欧美有些国家又太随意,孩子在学校得不到严格、系统的教育。相比之下,俄的教育介于两者之间。俄中小学十一年一贯制,学生放学后基本不再做教科书中的题目,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大都是阅读各种书籍并定期组织学生座谈,培养学生阅读、分析和表达能力。小留学生家长对俄罗斯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普遍持满意态度。

记者采访的小留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感受是,国内的初、中等教育质量是高的,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。首先,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,精神压力太大。张先生说得更直截了当,他认为,国内的初、中等教育已经异化,不是教育为学生服务,而是学校、学生和家长都围着分数转。中国的小留学生在这里没感到像国内那样的压力,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即可进入名牌或较好的大学。第二,国内初、中等教育制度太死板,一些重点学校收费太高,有些家长即使花钱让孩子进了重点中学,仍不能保证孩子考上大学,尤其是较好的大学。第三,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灵活办学,提供更多的就学机会,那样漂洋过海的小留学生肯定会减少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